钠元素储量丰富,远超锂元素,近年来其在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关注。然而,当前钠离子电池都会存在功率偏低、储能有限、充电耗时较长等问题,阻碍了其逐步发展。近期,韩国科技先进研究院(KAIS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Jeung Ku Kang 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发出一款兼具高速充电、高能量及高功率特性的混合钠离子电池,能在数秒内完成充电。
该研究已以论文形式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能量储存材料》。此创新电池设计巧妙结合了传统电池负极材料与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的优势,既实现了大容量储能,又能快速充放电,具有成为锂离子电池替代方案的潜力。
要兼顾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需解决电池负极材料充电缓慢以及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容量不够的难题。Jeung Ku Kang 团队运用两种特定金属有机框架来优化合成,制备出改良版负极材料。活性材料被嵌入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多孔碳结构中,有效提升了反应动力学。同时,团队研制出高容量正极材料,使得正负极材料间的能量存储速率差异得以均衡,从而构建出高效钠离子存储系统。
采用新研发正负极构建的全电池,展现出卓越性能,不仅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超过商用锂离子电池,还具备媲美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密度特性。这类电池非常适合于对快充有需求的领域,如电动汽车、智能电子设备及航空航天技术等。
Jeung Ku Kang 教授指出,这款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达247 Wh/kg、功率密度达34748 W/kg的快充混合钠离子储能装置,标志着能量存储系统已突破现存技术瓶颈。他预期此项技术将在各类电子设备,尤其是电动汽车中得到普遍应用。
自从小米SU7面世,围绕这款热门新车的讨论持续不断。最近,有媒体在实测后指出,小米SU7标准版有几率存在电池容量标识不准确的问题。该媒体投入21.59万元购入一台小米SU7标准版,并进行了长达三千公里的续航测试
日本多家电信巨头近期联合公布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共同研发出了全球首个高速6G无线设备。这款设备的数据传输速度令人瞩目,达到每秒100Gbps,相较于5G的峰值速度提升了十倍之多,更是目前市面上普通5G智能手机的500多倍
苹果即将推出的iOS 18操作系统对iPhone的电池健康管理进行了若干改进,特别针对iPhone 15系列用户增加了充电限制的灵活性和一个新颖的充电监测功能
苹果公司计划在未来发布的iPhone 16系列中引入创新的电池技术。这项技术旨在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使得用户自行更换电池变得更便捷。据内部知情的人偷偷表示,目前苹果正积极研发这一新功能,该变动有望解决长期以来消费者对于手机电池可维护性的诉求
丰田的电动SUV bZ4X曾在国内市场遭遇滑铁卢,而今却在美国街道上日益常见,这反转的背后是该公司推出的诱人租赁优惠措施
东芝的新型锂电池不含钴,含镍较少,能够降低对稀有金属资源的进口依赖。据《日本经济新闻》等新闻媒体报道,日本厂商正在集中发力,加速攻克纯电动汽车充电电池的稳定供应问题。